起底双面美国(上)丨两面三刀:美国绞杀外国企业的幕后黑手是谁?
距离美国颁布TikTok禁令已经过去了81天。
在经历被迫出售、和美国公司达成共识、被特朗普政府推翻、美国法院叫停TikTok禁令等一系列反转之后,TikTok的命运至今尚无定局。
TikTok不是一个孤例。随着时间推移,也许大众对这些企业的关注和讨论会逐渐降温,但问题尚存。
美国的无理制裁和极限打压仿佛一柄利剑悬挂在全球企业的头顶,是谁拔刀出鞘,又是谁挥刀下手?一次次拔刀出鞘的背后,执刀游走的又是什么力量?
五年前,31岁的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来到中国。
在清华大学的讲堂上,他描摹了一个美好的愿景,邀请中国年轻人共同参与其中:
“你们可以成为全球领导者,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,可以用互联网影响全世界。”
同一年,初露锋芒的字节跳动开始布局全球业务。
五年后,字节跳动旗下的TikTok下载量跃居全球第一,世界各国的用户在这个视频社交软件上,分享他们精彩的经历。
然而,蜜月期并未持续多久,随之而来的,是猛烈且突然的打击。
今年8月,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布行政令:根据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的调查,字节跳动必须在90天内出售或剥离所有能够在美国运营TikTok的资产。
TikTok进军全球市场的计划在美国遭遇飞来横祸,此时的Facebook不再鼓吹美好愿景,而是化身TikTok的追兵,在各种场合围追堵截。
不过是过了五年,情况天翻地覆。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?
回到那条总统行政令,里面白纸黑字地记录了这个困局的直接制造者: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。
这家缩写叫CFIUS的委员会,又被称作“美国情报、军事机构之外的秘密武器”。
它隶属于美国联邦政府,横跨国务院、国防部、国家安全委员会等多个政府关键要害部门,专门负责审查外国在美投资。
只要CFIUS对交易作出可能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认定,就可以出手阻止交易,甚至推翻已经达成数年的交易。
而针对TikTok的审查,正是追溯到多年前的一宗收购。
2019年10月,美国参议员卢比奥和科顿给主管CFIUS的财政部长写了一封信。他们要求CFIUS彻查两年前TikTok与美国社交软件Musical.ly之间的收购。
国会议员的举报,正是CFIUS行使职权的依据之一。
CFIUS立刻展开行动,但这一调查过程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“黑箱”。除了CFIUS自己,没有人确切地知道调查过程和判定依据。
直到今年8月,CFIUS结束了历时10个月的调查,以威胁美国国家安全为由,向总统提出了剥离TikTok在美业务的建议。
TikTok怎么威胁了美国国家安全?
要知道TikTok为技术合规做了很多调整,TikTok全球用户的数据储存在美国弗吉尼亚,只在新加坡有一个备份服务器,所有数据和母公司相互独立。管理这些数据的CEO、信息安全官、法务和数据安全审计公司的
全都是美国人。
这么努力合规的TikTok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?
10年前,另一家出海中国企业华为,面对CFIUS突如其来的刁难,也有同样的困惑。
当时,华为收购了已经破产并停止运作的美国计算机技术开发商3Leaf,并向美国商务部递交了申请。
当时美国商务部的回复很清晰:出口3Leaf这一技术无须许可。
然而就在这项合理合法的收购完成之后,CFIUS出手,认定交易存在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,要求华为
撤回收购。
但如果此时撤回,华为必须面对一大笔违约金,之前为收购花费的资金和精力也都付之东流。
不解的华为公开抛出了一系列问题:“我们想知道是不是已经掌握了华为有违反美国国家安全的事例?美国政府是对华为的过去担忧还是对华为未来的发展担忧?担忧在哪些方面?具体什么事情?我们能否一起找到解决的办法?”
本文由第六资讯发布,转载请注明。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d666.net/yule/203543.html